月光曲

月光曲

12-20 17:39:02  浏览次数:134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贝多芬的《月光曲》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介绍贝多芬。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实在而充足的时间去预习,一般花整节课时间让学生去预习。)
自  学  要  求 一、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求识记生字,理解部分新词。(可参考   运用工具书,如字典、辞典等) 二、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提出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学生在自学卡提出的问题,本人给予了归纳统计,在附页。)
二、课堂检测,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一)  预习检测
  1、生字新词的检测
   A、词语
     幽静  清秀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霎时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 抽生读
    ● 说说你最理解哪个词语
   B、生字、多音字
                 chuán(    )     tán(    )
     券:(    )  传           弹
                 zhuàn(    )     dàn(    )
    ● 请学生组词识记
  2、课文朗读检测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防止读破句。
  3、对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检测
  课文讲了一个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美丽动人的传说。请大家打开书本,再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说给大家听听。
   A、学生自由读全文。
   B、课文读好了,你们把这个传说记住了吗?在讲这个传说之前,我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这个传说的大概意思讲出来就可以,这就叫概括地讲,这可比具体讲要难。请你们先同桌准备一下,思考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可以小声练习练习。(学生思考,各自练习。)
  C、抽生说(多说几个),教师随时请学生点评,要求说出优点和问题。
(二)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但是,课文里边还有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大家对课文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来讨论你们不懂的问题,看看凭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决掉一部分难题。
  ● 小组进行热烈地讨论。
  ● 教师随时巡回点拨,参加讨论。
  ● 小组内整理出剩余的问题(经过这一环,那些粗浅的表面的问题就解决     掉了。)
三、集体反馈,自读课文,疏理问题。
  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把小组内剩下的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板书,并同时进行问题的归纳与疏理。
  疏理后可能还留有的问题:
    ● 为什么叫它为《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么迷人吗?
    ● 贝多芬为什么要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 盲姑娘为什么会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以上部分是关于《月光曲》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 贝多芬为什么要为那位盲姑娘弹钢琴曲?
    ● 为什么他弹完一首后,又弹了一首?
    ● 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不回答?
  △ 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关于贝多芬内心情感变化而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疏理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这一小组不能回答,其他小组能回答的就随机解决掉,教师抓住一些重点问题设疑。)
四、再读课文,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对于黑板上疏理后的问题,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你认为哪些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深入研究。
  (这一回答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认为第一部分内容,有些人则会认为第二部分内容。)
五、合作探索,以读为本,解决问题。
  1、第一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细读第9小节,思考这小节讲了什么?(《月光曲》的内容)
   B、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月光曲》,听完让其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学生对这里的回答可能不是文中兄妹俩听时的感受,教师也都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感受,这就解决了"《月光曲》真那么迷人?"的问题。)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听了贝多芬的弹奏,他们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学生对这里的回答都是文中第9小节的内容,即月亮从海边升起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就解决了"为什么叫《月光曲》"的问题。)
  小结:这么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俩陶醉了,连贝多芬也是激动万分,所以没等他们醒来,就飞奔回客店记录刚才的曲子。
   D、课文把《月光曲》写得这么美,我们想办法把第9小节也背出来。
  2、第二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浏览课文2~7小节,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时心情   
    ● 贝多芬弹完第一首后听了盲姑娘的话,心情   
   B、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学生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第二部分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小结:贝多芬从感动到激动,正是怀着这种激动万分的心情才创作出了这么优美的《月光曲》。
六、检测目标,拓展延伸,开放问题。
  1、抽生背第9小节。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学们,屋子里真的披上了银纱吗?(不是,是比喻)
   B、小结:这是由月光引起的联想。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适当的联想,文章的内容会更充实,更深刻,更感动人。
请再读读第9小节,看看哪些地方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
   C、学生边读边划,然后指名读出联想部分的句子。
  3、如果丢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有实实在在的事物,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请看: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A、请同学们读一读,觉得还美吗?
    B、小结: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4、下面有篇短文,请大家把联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下。

[1] [2]  下一页

,月光曲

《月光曲》相关文章

tag: 月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