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结构的安排
演讲稿结构的安排
12-20 17:12:32 浏览次数:657次 栏目:演讲技巧
一、结构的形式和内容
结构作为整体,是演讲稿的形式范畴.但结构的构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从整体看,结构是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而成的一篇演讲稿的框架.分开看,它也有它的形式,即一篇演讲稿由哪几部分组成;也有它的内容,即哪个部分讲什么.结构的中心是回答和解决这次演讲“怎样讲”的问题.
二、结构的实质和作用
结构的实质是将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讲稿构成因素(主旨、题材、材料等)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使构成因素的原有意义集中、突出出来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义和信息传播给听众.如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其中有外国剧中的人物,有中国的实际,有它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当我们读它时,就觉得它是一个整体,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也就是结构的作用所在.
三、结构的一般模式
演讲稿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稿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个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稿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四、结构的特殊模式
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至少有两种特殊模式.这里介绍的就是正文的两种特殊模式:议论式结构模式和叙述式结构模式.
1.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问题分析论证结论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小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1)
开头问题分析论证结论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稿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稿的结构.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是‘娜位走后怎样?’”和“我这演讲也就此完结了.”正文用的是结构特殊模式(1),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稿的结构安排形式.
2.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2)
模式(2)中的每一番夹叙夹议都可以构成一个段落,一篇演讲稿可能由几个段落组成,并按时空顺序排列,不分先后部位.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2)
开头夹叙夹议(往复)结尾
结构特殊模式(2)是这类演讲稿的主体,是展现演讲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长篇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仍不能太长,正文的结构常常是结构特殊模式(1)和(2)的结合:
开头正文结尾
观点夹叙夹议中提出例证并进行分析结论
曲啸、景克宁、史光柱的一些演讲就属此类结构.
运用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安排结构,首先要认识材料的本质和意义,把它置于最适合的部位上,才能从本质意义上阐释或引出论议或抒情、结论;其次要认清几种材料间的关系,使之在安排时或相同,或相反,或并列,或主从,或包容,或先或后. ,演讲稿结构的安排
- ·上一篇:宏大主题的演讲稿写作----演讲稿
- ·下一篇: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
演讲技巧 推荐
- · 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
- · 文明用语
- · 口才的效应与技巧
- · 公开讲演
- · [商务演说的控制技巧]
- · 如何对待反调
- · 名人幽默
- · 演讲艺术轻松掌握
- · 演讲的技巧
- · 演讲者的手势
- · 演讲时怯场的心理因素和防治
- · 演讲语言的风格美
- · 银行业务发展部主任竞职演讲稿----演讲
- · 正确把握演讲的时限范文
- · 演 讲 的 题 目
- · 即兴演讲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 · 独具独运的演讲开场白
- · 叙事演讲稿的写作分析
- · 演讲词内容的设置
- · “镇场”与 “吸引”——演讲词开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