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坡节:海南民俗的展示台

军坡节:海南民俗的展示台

12-20 17:12:32  浏览次数:382次  栏目:商务礼仪



从新坡镇的军坡节来看:首先,大家在一个大的范围(10个村)内信奉冼夫人,同时,信奉冼夫人的每个村里又有各自独立供奉的境主(公或婆),而这两种信仰居然能并行不悖. 


在海南这样一个经历了长时间、广地域、多民族移民的地方,每一位新移民的到来,最初总会与原先居民(或不同地区的人同时住到一地)之间总有文化、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同处一村,人们既要处理好邻里关系,也需要维护自己独有的信仰或文化,能够将如此微妙复杂的关系协调起来,实在需要开放的心胸和莫大的智慧.于是,一村之内自造一个共认的神,村与村交往多了,再认一个更大范围的神,而全岛之内,通过名称或形式的统一,共同拥有一个较为松散的节日.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节日,或许就包含着海南人民信仰发展的历史. 


新坡军坡节的斋戒同样值得关注.斋戒大约来源于佛教.佛教有不可杀生之戒,因此忌吃一切肉食.佛教的信众,在一些大型活动时,往往就行斋戒.然而,奇异的是,佛教要求忌吃一切肉食,而新坡镇的军坡节只戒猪肉制品,其它肉食可以照常享用.这里也许体现了对其他宗教信仰的尊重.在中国,在同一仪式当中揉合不同宗教内容是司空见惯的,例如在葬礼中,既可见僧人念经,又可见道士做法,而司仪所宣布的程序及语言,俨然又来源于儒家.儒释道杂揉合一处处可见,但将伊斯兰风俗也融合进来,大概也是独此一家了. 


同样有趣的是,有文章指出,军坡节原本应该是海南黎族人的节日.冼夫人当年来到海南,海南大部分地区还是黎族人,而冼夫人本人也是黎族.汉族大规模移民是在冼夫人之后,宋明尤盛.因此大部分汉民并未身受冼夫人恩泽,但恰恰目前在黎族较少居住的东部地区,盛行以祭祀冼夫人为“婆”的军坡节.这完全可以看作是黎汉两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细读新坡军坡节

闹军坡无疑是海南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一种成熟的民俗活动一定具备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程式.严格的程式造就神圣的气氛,神圣的气氛更引发出参加活动者的虔诚.这种虔诚既是对先人的崇敬,也是对文化的皈依.透过民俗活动的程式,我们更能明了它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我们来看看新坡军坡节的具体程式. 


卜选“婆头” 


虽然正式的节日在农历2月初6才开始,但新坡的军坡节,却要在正月初4这天就做准备.他们要早早选出一个人来料理节庆期间的事务,被选中的人称为“婆头”. 


婆头只能以卜卦形式选出.正月初四清早,青壮年男子扮起武装,舞狮敲锣到冼夫人庙里将婆祖迎回本村,安置在宗祠里(也可安排在“公”庙里),然后燃香供祭,开始“打卜”,中卜的人就当“婆头”.婆头高高兴兴地将婆祖接回自己家中坐堂一阵,再将婆祖送回庙中. 


斋戒·退神 


农历2月初6,天亮之前值年村庄的装军队伍要和婆头一起,将婆祖像接回婆头家中,举行“斋戒”和“退神”仪式.斋戒仪式由道士主持.斋戒期开始,家家户户清理洗涤餐具和家具,同时忌吃猪肉及其制品.斋戒直到农历2月12日结束. 


斋戒的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据传,冼夫人幼年从师习武,每逢比武考核,师父总是告诫徒弟们,要提前7天戒吃猪肉及其制品,出场之时,一定要身着新装.后来,冼夫人谨记师父叮嘱,阅兵或出师之前,照例也会斋戒7天. 


退神是指将婆祖的神灵从偶像上请下来,送上天庭,然后用清水洗净偶像,重新为她换上新衣(即重新漆上油料). 


圆军 


农历2月初7圆军.装军前,各村的军队集中排练,以摹仿冼夫人当年阅兵,称为“圆军”. 


据说是摹仿冼夫人当年拜访各部落首领,以感谢他们对她驻军当地的协助.所谓娘家,是指梁沙村梁云龙的故居,因为当年梁云龙最早在梁沙村建立冼庙. 


下午3时,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军坡节:海南民俗的展示台

《军坡节:海南民俗的展示台》相关文章

tag: 展示台  海南   商务礼仪,商务礼仪培训大全,国际商务礼仪,礼仪培训 - 商务礼仪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