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12-20 17:39:02 浏览次数:553次 栏目:八年级语文教案
(1)准确性、严密性。
www.nx899.com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据计算”、“大约”,就大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
(2)生动有趣。
①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②比喻形象贴切。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有些词语引人兴致。
如“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俨然智者打开了有趣故事的大门。“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亲切,“海枯石烂”常被人用来表达深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此处则让人浮想联翩,更急切想读下文。说明的内容告一段落,在进行整体总结之前写道:“瞧!”仿佛拉了一段家常,在结束前提醒读者,本文前面说明了什么,后面还有什么需要说明。
(四)总结、扩展
学生再次回顾全篇,重点明了本文以下两点:
1.说明顺序:由岩石的形成到岩石对历史痕迹的记录再到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依据事物内在的联系进行说明,是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
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人与自然》系列丛书,介绍其中几篇文章。
(五)布置作业
- ·上一篇:小学音乐第三册教材分析
- ·下一篇:小白船教学设计
《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相关文章
- › 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
- › 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tag: 教学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八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 日本平家蟹
- · 活板
- · 核舟记
- · 诗五首
- · 苏州园林第二节
- · 读报常识
- · 邓稼先 第二课时
- · 《斑羚飞渡》
- · 核舟记 第一课时
- · 巴黎的桥
- ·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 · 钓胜于鱼
- ·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 · 八年级语文教案《诗五首》
- · 八年级语文教案《种树种到联合国》
- · 荔枝图序等《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
- ·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 · 韩愈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示例
- · 苏州园林(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