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办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12-20 17:56:57  浏览次数:485次  栏目:计划规划

按照州委、州政府“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部署和***县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积极探索在岩北等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促进‘中间村’加快发展”的具体要求,我办20**年6月指导厂街乡完成了岩北村“中间村”示范点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争取国家、省、州、县项目和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利用两年时间,把岩北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全省有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特色产业示范村、村容整洁示范村、社会和谐示范村和党建工作示范村,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岩北村“中间村”建设时限规划三年,即:20**年6月—20**年6月,规划九个建设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住宅环境改造、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岩北建设、村庄规划、科技培训。规划总投资1556万元,其中:州级财政补助682万元,县级财政补助3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02.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51.5万元,信贷资金90万元。

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项目进展顺利。

(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稳步推进。

20**年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易地搬迁项目涉及龙街镇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及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其中: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计划搬迁农户25户128人,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计划搬迁农户40户189人。计划投资203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投资121万元,群众自筹82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5万元,占计划的71.4%。其中:完成国家投资95万元,占计划121万元的78.5%。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已经全面完成;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正在实施当中,预计年内完成易地搬迁工作。

.       .

(六)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20**年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分别在龙门乡大坪坦、大龙午,博南镇青羊厂、卓潘,北斗乡梅花等5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实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国家级试点项目,全县试点村民小组有农户474户,参互农户378户,占试点村民小组农户总数的80%;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09.45万元,其中农户自筹入互资金9.45万元,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全县发放互助资金贷款250户,占参互户的66%;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04.48万元,占试点村互助资金总额的95%;户均发放贷款0.4179万元,其中最高借款额1万元,最低借款额0.1万元。在借出的资金中:贷款投向种植业200户,发放资金87.68万元;投向养殖业50万元,发放资金16.8万元。

20**年向上级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增加四个村8个试点小组,分别是:大坪坦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胜泉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6万元;苏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4万元;七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20**年12月发放50万元互助资金,20**年12月期满后,将进行回收。参互农户通过互助资金扶持,户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收100元以上。我县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州扶贫办的好评,省内外先后有17家扶贫部门到我县参观学习,成为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又一新亮点。

(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促农增收。20**年3月争取3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350万元已经全部发放结束,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正在等待州级验收。

20**年9月争取6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正在协调信用联社,准备发放贷款。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真正使贫困农户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其它扶贫工作进展顺利。

1、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实效。20**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20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400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六期468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75人,其余93人由培训学校发给学员培训合格证;转移输出468人,项目已经通过州级验收。

20**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16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700人,开展引导性培训3000人,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之中,进展顺利。

2、产业扶贫工作初建成效。20**年向上级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在杉阳镇实施种植特色经济林果1100亩(石榴880亩、黑腰枣120亩、黄金梨100亩)和博南镇种植特色经济林果(冬桃140亩、黄金梨60亩)的产业发展项目。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该项目的实施,坝区乡镇产业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3、社会扶贫工作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根据《***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全县共有118家单位,4954名在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713户贫困群众。20**年10月至今,共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资100多万元,同时,积极为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出谋划策,切实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www.nx899.com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实行高位推动,为整村推进提供组织保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好“由谁组织”和“由谁落实”的问题。为确保“866”工程的顺利实施,县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协调领导组,并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制度。从州、县机关中选派优秀年轻副科干部到每一个项目实施乡镇、村,任挂职副乡镇长、驻村工作组长,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涉及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直接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在项目实施中,实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落实项目廉政责任和项目实施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将农户“8个有”项目实施计划书面通知到户,列出每家每户实施项目的任务完成时间表,并对应到县、乡镇、村三级工作队员上,明确责任,实行个人包保,一抓到底。强化专项督查,由县委、政府领导带队,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和县扶贫办定期不定期深入到项目实施乡镇、村、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加快千村扶贫开发建设进度,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再次召开全县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二)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牢牢扭住生产发展这个中心,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培植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核桃、烤烟、肉牛和黑山羊、蚕桑、生态茶、红豆杉、冬桃等作为全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培植。按照全县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围绕人均有1头商品畜出售,人均有1亩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和人均有1亩特色经济林果的要求,9个扶贫村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出发,按照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家家户户都培植起支柱产业,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如:博南镇胜泉村在千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路和举措,按照“五个一”的思路,即:种好“一棵菜”、栽好“一棵烟”、养好“一头猪”、育好“一棵苗”、转移“一批劳动力”积极破解坝区村无支柱产业、群众增收困难的难题。可以说,胜泉村是我县坝区村破改产业结构调整难的示范典型;是我县坝区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又如:龙街镇古富村在千村扶贫工作中,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出特色、出亮点、出经验、出典型。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迤古自然村实现了村容整洁、家家户户有青瓦白墙的安居房、有硬化院心和进户水泥路、有卫生厕和卫生厩、有节能灶和自来水、有增收致户的好产业的目标。村内新建了致户路、富民路;新建了群众文化广场。可以说,古富村是我县乃致全州山区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自20**年以来,先后有省内外20多家部门到此参观学习,得到了省州领导的赞扬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       .

(三)夯实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着力改善贫困面貌,切实解决好“扶什么”和“怎样扶”的问题。突出“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和项目直接到户”这个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农户、自然村、行政村的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和谐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确定扶持项目,确保了规划项目全部落实到户、到组,实现了家家户户受益。通过“866”工程的实施,9个千村实施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能抗御6级以上地震的安居房,有了卫生厕、卫生厩、小水窖(池),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公路,部分自然村通了水泥硬化路,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发展的基础后劲得到增强。项目建成后,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和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承包管理责任状等,保证项目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计划规划,计划大全,生涯规划计划书,职业规划计划书,规划方案 - 计划规划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